周晓梅教授
周晓梅,教授,1985年毕业于西北大学,是全国第二届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也是旅游与航空服务学院唯一坚持20余年“带团”的“双师型”教师。2014年9月,她自愿加入了班主任行列,成为了该院第一位副教授班主任。2016年3月,她第三次加入援疆队伍,远赴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支教,迈上了教书育人的新征程。
病魔缠身 仍勇往直前
援疆出发前,她的朋友们没有一个理解她的决定,纷纷“抗议”:“你的身体能抗得住吗?教龄三十,正高已评,有必要这么拼吗?”原来,在接受援疆任务时,周晓梅老师已病魔缠身,急需手术,但她从未向组织提过。
面对病魔,尚未康复的周晓梅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术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毅然随援疆队伍来到了西北边陲天山北麓阿拉套山下的小城博乐市。带着领导和同事的嘱托,也怀着为边疆教育事业奉献绵薄之力的坚定信念,周晓梅开始了一段异常宝贵的援疆之旅。
困难面前 累并快乐着
到达新疆后,周晓梅才发现那句“选择了援疆就选择了吃苦,选择了新疆就选择了奉献”的真正含义。这时的她,困难重重,术后身体严重不适,作息时间、生活方式、宗教信仰等诸多差异,让初来乍到的她一时难以适应。夜阑人静时分,周晓梅只能朝着家的方向,默默思念儿子和亲人。当她看到新疆老师们送来的蔬菜和水果、想起孩子们对支教老师的热切盼望、对知识“如饥似渴”的眼神,她问自己:“这里是自己向往已久的美丽新疆,这里有自己终身热爱的旅游教育事业。现在‘两者兼有’,还有什么克服不了呢?”
周晓梅经常找其他援疆的老师交流,在他们的帮助下,她很快地适应了当地的生活习惯,了解了一些风土人情。为了纾解思乡之苦,周晓梅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育教学中,在援疆期间,她先后撰写了两篇关于新疆博州全域旅游方面的论文。
就这样,周晓梅发扬武职旅游学院教师“特别能吃苦、特别能适应、特别能奉献、特别能创新”的精神,从刚开始的不太适应,经过自我调整,很快就融入博州的支教生活,激情满怀地投入到教书育人的事业中,累并快乐着。
精彩课堂 吸引“同行”来听课
由于博州中职学校师资短缺,援疆教师承担了大部分课程。周晓梅是湖北在博州中职援疆支教年龄最大的女教师,也是旅游教学部援疆老师中上课最多的老师。
周晓梅(左二)指导新疆教师
面对繁重的教学任务,周晓梅开始挑战自己的“极限”,承担起“1+2”旅游高职班《模拟导游》和《导游规范》两门核心课程。为了讲好这两门课程,周晓梅潜心整理以前的教学教案,将多年实践带团的故事拿出来分享,为新疆同学“量身定制”课堂内容。她的付出很快得到了学生的回应:“每次只要是周老师的课,我们都特别积极,都想坐在前排。她不但幽默、风趣,而且课堂上从不说教。课堂内容很新颖,是从其他老师那学不到的。”新疆学生说。
周老师的课“讲得好”,逐渐在师生中传开,连旅游教学部同事们也常常去听她的课,向她请教;学生更是喜爱她,都亲切地称她为“晓梅姐”。有的学生家长还打来电话,感谢周老师不远万里到新疆教导培养他们的孩子。
热情奉献 学生喊出“我爱你”
为了让学生多一份感性认识,在完成课堂教学任务之余,周晓梅经常自找“麻烦”,带领学生走进生活、深入社会,在实践中积累经验。
周晓梅老师(第二排右一)带领学生到赛里木湖实训
周晓梅结合模拟导游课程,利用课余和双休时间,与学生结伴走出“课堂”,亲近大自然,体验“旅游人”的艰辛和快乐;她带学生到博州博物馆参观学习,教导学生要做好一名导游,必须得 “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她组织学生参加博州“慢跑志愿者”活动,让同学们热爱旅游事业,积极投入公益活动中;她带领学生去赛里木湖实地练习导游词,也是在那里,学生们齐声喊出“晓梅姐,我爱你”。
“想起每周18节课的经历、熬夜准备专业讲座、因水土不服身体的种种不适,确实觉得很累、很苦。当听到孩子们声声至真至纯的呼唤,感受到孩子们发自内心的感恩之情和爱戴之意,深感欣慰,满满的成就感和幸福感也油然而生,我想说,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就是对老师最好的回报。孩子们,老师也爱你们。”周晓梅在空间留下的援疆支教心语,令人钦佩,让人感动。
回首在博州的130多个日日夜夜,周晓梅深深地体会到,“援疆”工作不仅要有激情和智慧,更重要的是要有责任和目标。虽然援疆已经结束,但她对新疆学生的关爱仍在继续,对旅游教育事业的奉献也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