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李洪渠作学校工作报告
(摘要)
第一部分 2014年工作回顾
2014年,学校在省教育厅和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以深化综合改革、提升社会贡献为目标,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全国、全省职教工作会议精神,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主要工作成绩
(一)十大工作亮点
1.招生就业再创佳绩。2014年,学校第一志愿数与计划数比达359%,投档线居全国在鄂招生同类院校第一,新生报到7981人,在校生达到23134人。2014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95.35%,专业对口率达84.24%。毕业生中5个创业团队获得省、市政府创业资金支持,大学生创业基地被评为省级示范基地。
2.职教品牌建设取得突破。“湖北旅游职业教育品牌”立项建设,获得专项经费500万元,学校已有2个专业群入选全省10大职教品牌建设项目;“生物制药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景观设计”等3个专业获批2014年全省高职品牌、特色专业建设立项。
3.葛店校区建设取得新进展。葛店校区二期建设全面完成,办学条件大幅改善,秋季开学时三个学院共2693名学生入驻,校区管委会组建成立,葛店校区成为学校事业发展新的增长极。
4.率先在全国发布社会贡献力报告。学校于2014年3月在全国率先发布 2013年度社会贡献力报告,从人才培养、技术服务、社会培训、文化辐射等方面设置20多项指标,自我检视社会贡献,赢得社会各界广泛好评,《中国青年报》等数十家媒体先后报道,职业教育的社会贡献问题随后进入全国、全省的制度设计中。
5.连续承办大型职教活动。学校成功承办教育部、国家旅游局共同举办的旅游职业教育与产业对话活动。学校还成功承办了湖北省2014年高职院校技能大赛电子设计与制作、西式宴会服务、导游服务三个赛项的比赛,第五届全省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计算机类、工艺美术类、服装类赛项的比赛。
6.“3D打印时尚秀”闪耀光博会。学校为第十一届“中国光谷”国际光电子博览会精心设计制作3D打印服饰,并于11月在开幕式上成功展示“3D打印时尚秀”,受到国家和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 新华网、人民网等30余家媒体进行了报道。
7.五次在全国介绍经验。学校先后在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2014年年会、第四届全国职业院校“文化育人”高端学术论坛、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产学研合作教育分会2014年学术研讨会、2015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网络视频会议、教育部全面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工作视频会议等全国性重要会议上做主题或典型发言。还在人民大会堂向刘延东副总理汇报学校改革发展情况。
8.积极为湖北职业教育发展贡献智慧。2014年,学校积极参加省政府职业教育调研组赴河南、山东调研并撰写考察报告;牵头完成了全省职业教育专题调研及总报告的撰写等工作。直接参与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文件的起草,完成政府专项咨询报告6份、省教育厅委托项目3项,两项成果被省政府授予“湖北发展研究奖”,是唯一获奖的高职院校。
9.机电学院朱红、轻工学院王红春两位老师获评全国优秀教师。
10.党委书记张玲教授主持的《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模型构建与长效机制建设》荣获全国职教类教学成果二等奖。
(二)六大办学成绩
1.综合改革系统实施。先后完成了人事分配制度方案及四个配套文件、校内各单位岗位职责及质量标准的修订,初步完成了学校章程的修订,将提交“两代会”审议。调整了学术委员会等非常设机构,建成了信息公开门户网站,完成了财务管理、公务接待等8个制度的修订,开展了绩效考核的研究和培训,初步制定了二级单位绩效考核管理办法。
2.内涵建设稳步推进。学校继续举办“聚焦课堂”系列活动,开展“微课”讲座培训300人次,“一体化课程及教学模式”培训80人次,通过国外研修培训教师干部68人,其他形式培训400余人。全年引进教师34人,新聘“楚天技能名师”8人。2014年职评中8人晋升教授、53人晋升或转评副教授。学校以4个职教集团(联盟)为纽带,加强校企合作育人机制建设,协议合作企业达到392家;校地合作深入推进,组织14个学生团队到黄冈市创业孵化,为福建省石狮市纺织服装产业输送大批高素质人才。全年立项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9门,学校牵头开发的中高职衔接的数控技术专业教学标准已在全省推广,公开出版教材123本,其中主编57本、专著2本、译著1本,教育部“十二五”规划教材第一批选题立项教材21本。教师参加“湖北省高校首届微课教学比赛”,获一、二、三等奖各2个。
3.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报告(2015)上报并正式发布。“五全”育人模式深入实施,全年累计完成通用职业能力、心理素养拓展、户外素质拓展训练25000人次,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改进教风学风的意见》,编印了《辅导员专项奖励实施方案(试行)》等学生工作文件,注册学生社团达到73个,成员总人数突破12000人,全年开展各类活动400余项。学生创业团队达28个,参与创业学生2219人,6件作品获得全省创业大赛铜奖。全年学生在全国性比赛中获奖63项,全省获奖56项,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达到90%。
4.办学基础能力持续增强。全年投入资金6650万元,完成各类基本建设及维修项目15项,一体化教室达到7.4万平方米;投入380余万元,完成了校园视频监控升级和门禁管理系统建设。完成了国有资产的清查核准工作,数字化校园二期建设基本完成,学校入选全省职业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全年共争取省级专项资金1382万元,获得教育部职教师资重点建设专业配套资金1000万元。后勤服务工作与校园环境不断改善,学校荣获“湖北省绿化模范单位”称号。
5.社会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学校全年获批省部级科研项目27个、学会和委托项目17个、横向项目60个、省政府智力成果采购项目1个;教师公开发表论文1090余篇,技术开发服务经费到款649.54万元,获得第十届中国・湖北产学研合作项目洽谈会“最佳组织奖”。新增定点培训机构2个,获批国家师资培训项目5个,完成骨干师资培训878人次,辐射服务26个省市区300余所中、高等职业学校,完成各类培训鉴定32000人天。先后接待了国家关工委领导、全国政协常委职业教育视察团、省政府政策研究室、亚欧国家职业教育研修班、中南地区高校管理干部研修班等来校调研交流;接待国(境)外友好学校、教育机构等来访20批169人次,签订协议3份;与台湾侨光科技大学共同举办了第九届海峡两岸学术研讨会;聘请20名外籍文教专家来校任教或开展讲座,开设各类国际教育项目18个,29名学生赴澳大利亚、芬兰等国家或地区交流学习。积极支援中西部地区10所高职院校建设,出色完成了湖北省教育援疆工作。
6.党建领航学校事业发展。一年来,学校组织干部职工深入学习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围绕贯彻落实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第二十二次全省高校党建会精神,全面抓实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等党建基础工作,着力抓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两访两创”活动、“三万”活动、党建和思政教育工作督导巡视、“五好”领导班子创建、党风廉政建设检查考核、招标审计监督、大学生思政工作测评等专项工作,深入推进宣传与文化建设,为促进学校健康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和组织保障,学校主页获2014年度湖北省高校网络文化建设成果“十佳综合性网站”,被评为2014年度武汉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
二、财务工作情况
2014年,学校从强化预算管理、开展会计制度转换、完善一卡通系统、完善内部财务管理、争取宽松外部环境、努力控制负债规模等六个方面全面加强财务工作,全年接受或组织完成财务审计检查9项,修订颁布财务管理文件9个,新旧制度转换、一卡通建设和信息化建设升级工作顺利完成。在人员费用明显增长,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行成本大幅增长的情况下,学校通过多种措施保障运转、控制风险,使负债规模基本维持在2013年水平。
三、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整改落实情况
2014年,围绕办学治校、“四风”方面师生反映的突出问题,着力真抓实改,22个整改项目、63条整改措施逐项落实到位,党员干部思想进一步净化、作风进一步转变、业绩进一步凸现,群众观点牢固树立、干群关系和师生关系更加和谐,学校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学校狠抓学习不放松,做好制度立改废,深入开展专项整治,在此基础上,以“三严三实”为标尺,采取“三个结合”的方式,即与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年度考核相结合,与民主生活会相结合,与年终总结相结合,通过“四个对照”,扎实开展了“回头看”工作,巩固了整改落实成果。
第二部分 2015年工作思路
2015年,是深入贯彻国家、湖北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各项顶层设计的“落实年”,是学校“十二五”规划的“收官年”,也是“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编制年。
一、深化综合改革,优化基本制度,激发办学活力
深入推进依法办学、依法治校。上报核准、发布学校章程,严格按政策和章程要求办学,主动接受监督,使各项规则和办学行为更科学、合理、高效;加强“两代会”建设,发挥代表参政议政、对“三重一大”的监督作用,强化信息公开工作,进一步畅通沟通渠道,提升民主治校水平;开展现有文件制度的合法性、有效性审查,改进法律咨询服务工作,化解各类法律风险;清理、完善、整合教职工考核、部门考核、表彰奖励办法,试行部门绩效管理,优化分配制度,强化质量、业绩和贡献导向,让贡献大、业绩突出者“富”起来、“香”起来;加强财务管理,规范财务行为,保证资金使用绩效,提升校内各单位的积极性,促进学校多元筹资;深入推进精细化管理,建立部门工作联动、全校性工作部署办公会审批机制,加强统筹协调;加强校友联络管理,积极推进校友工作。
二、抓实基础环节,筑牢基础平台,提升培养质量
切实加强招生就业工作力度,确保招生不少于7000人,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全面完成专业分析论证调整,强化专业实体地位,逐步实现以专业(群)建设绩效为重要依据调配教育教学资源;全面推进2个省级职教品牌、3个品牌和特色专业建设,带动全校专业建设水平全面提升;以信息化为重点,加大优质课程和信息化教室建设力度,各专业至少选择1门专业核心课程开展微课建设,加大视频公开课、网络课程等建设力度,提高学生对网络课程资源的使用率;全面完成生物技术国家级实训基地建设,以虚拟仿真实训中心开发建设为重点,全面改善校内实习实训条件,规范校内实训基地、顶岗实习过程管理,积极争取省级“示范性实训基地建设计划”建设项目;推进“千人千企”工程,积极创建示范性职教集团,力争在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建设方面取得突破,切实发挥职教集团在人才培养中的基础平台作用;以旅游管理、染整技术专业为重点,深入推进现代学徒制试点,积极申报全省、全国试点单位;深入推进订单培养、顶岗实习、“三明治”、“双元耦合”等培养模式改革,理工科类专业基本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逐项落实学校《关于改进教风学风的意见》,持续推进教风学风建设;加大文化素质教育力度,启动文化育人工程,加大创新创业教育力度,加大体育工作力度,深化全员育人,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实施“精英培养工程”,在面向全体学生促进人人成才的基础上,加大对优秀学生的培养力度,提升技能大赛水平;完善多方参与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机制,加强教学督导检查,向社会发布人才培养质量报告(2015)。
三、创新体制机制,拓展办学功能,提升服务能力
要以国家级示范专业为先导,积极争取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开展与应用技术型本科人才衔接培养试点;争取新的中高职衔接专业教学标准建设项目,积极开展中高职一体化衔接培养实践,探索对口合作、集团化办学等多形式的衔接方式;试行学分制改革,积极探索中高职衔接、专本衔接的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推进学习成果互认衔接;做好技能鉴定与培训,加大各类社会培训力度;积极争取国家、省级师资培训项目,开发职教师资培训课程包,打造武职国培精品;力争承接政府购买培训项目3个以上,横向合作开发优质培训项目3个以上;探索发展股份制、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力争在葛店校区合作建设新学院;推动校企协同创新,与行业企业共建技术工艺和产品开发中心、实验实训平台、技能大师工作室等技术技能积累创新平台;在完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基础上,探索建立多方参与的学校理事会(董事会)制度;拓展外事业务范围,积极与国际组织开展职业教育领域的合作和交流,提高国际化办学水平;筹备举办“高水平职业院校建设研讨会”,举办中西部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论坛,成立中西部高等职业教育研究中心、现代学徒制研究中心,提升学校品牌影响力。加强针对学校实际需求、体现高职特色的教育教学研究,增强面向中小企业的技术服务能力,力争社会服务经费到款额突破700万元,向社会发布2014年年度社会贡献力报告;积极开展湖北省、武汉市传统技艺积累创新传承研究,加大服务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力度,争取在武汉市支持学校建设上取得新突破。
四、加强队伍建设,强化基本保障,增强支撑能力
要全面分析学校人才队伍状况,依托教职工职业发展中心分类制定教职工成长发展计划,以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为重点推进教师三年轮训计划,全员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继续实施干部教师海外研修计划,拓展国际视野,力争海外进修培训教师不少于60人,管理干部不少于10人;加大教师引进力度,力争2015年引进教师不少于50人,逐步改善教师负荷过重的情况;实施教授治学“131”工程,即每名教授每年承担一项省级以上研究课题、开展3次以上学术讲座,组建并指导1个教学或科研团队,发挥教授的领军作用。完成学校“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编制;完成校园建设发展规划修编,启动葛店校区三期建设和校园基本设施改造升级工程,积极论证立项新的建设项目;统筹推进信息化建设,完成数字化校园三期建设,完成国家信息化试点项目建设并通过验收,完成省级试点项目的年度任务和标准化考场建设;通过专业虚拟仿真系统开发、特色教育和培训产品开发等,加大信息化建设对教育教学和教师个人发展的支持力度;加强对教室、实训室、卫生间等公共场所的维护、维修和改造,规范各类标识,加强专业文化环境建设,优化美化教、学环境;完善后勤服务体制机制,全面提升后勤服务水平。
五、强化党建引领,推进文化育人,保障健康发展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全国、全省职教会议精神,用党治国理政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开展好“两访两创”、“三万”、职教援疆等专项工作,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整改落实成果,做好党建和思政教育督导巡视、党风廉政建设考核、“一报告两评议”等专项工作;做好干部换届调整和管理培训工作,加强对二级班子和中层干部的绩效考评,健全干部培训体系,做好干部个人事项报告、档案升级管理等工作;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长效机制建设,强化监督、执纪、问责,切实落实“两个责任”;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学校宣传思想工作,着力于思想建设和品牌打造,通过突出宣传重点、丰富宣传方式、提高宣传质量,全面提升学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实效;加强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改进教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进一步提升师生思想政治水平;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加大和谐校园、平安校园、文化校园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职工和学生文体活动,增强学校事业发展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提升校园文化品位,使我们的校园更加温暖、和谐、文明。
各位代表!在这初春的大好时节,让我们齐心协力,开拓进取,精耕细作,用一流的质量迎接职业教育的春天,为把学校早日建成“具有国际影响的著名品牌高职院校”而努力奋斗!